admin

央视《新闻联播》聚焦!千寻位置助“中国智造”出海

资讯 2025-10-24 来源:互联网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页头部广告位

  2025年10月16日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在《新思想引领新征程·非凡“十四五”》系列节目中,报道了北斗系统在国内外多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,其中三一集团基于时空智能打造的数字化施工的案例,作为片中唯一的北斗海外典型应用被播出。

  这一场景由三一集团、树根科技与千寻位置合作打造,双方共同研发了基于北斗时空智能的3D智能挖掘机引导系统(以下简称“时空智能3D引导系统”),让全球的工程施工变得更精准、更高效。

  给挖机戴上“智能眼镜”,施工精度大幅提升

  在传统的土方作业中,挖机手常常面临“看不见、控不准”的困境。特别是在水下作业、复杂边坡等场景,操作全凭经验,质量全靠手感。

  北斗时空智能技术改变了这一切。

  通过安装在挖掘机上的北斗高精度天线和接收机,结合千寻位置提供的北斗时空智能服务,系统能够实时获取机身的位置、高度、姿态等数据,为操作手提供实时的三维作业引导。这套系统就像是让挖机操作手戴上了一副‘智能眼镜’,让挖机手能“看见”设计图纸与实地的差距,知道自己每一铲该挖多深、到哪里停。

  目前这套时空智能3D引导系统已在国内外高标准农田、河道疏浚、高速公路修建等多地落地应用。

(时空智能3D引导系统)

  在超级工程平陆运河疏浚工程建设中,挖机手因为看不清河床情况,可能会“超挖”50-100厘米,既增加成本又影响工程质量。引入时空智能3D引导系统后,技术人员将航道设计图导入系统,自动生成三维作业模型,清淤效率提升10%,破碎作业效率更是提升40%-50%。

  在广西桂林的一条环城高速上,以前每修5米就要下车检测一次,或者配个辅助工人专门测量。现在用了时空智能3D引导系统,挖机手在驾驶室里看着屏幕就能精准作业,效率提升了30%以上。

(央视《新闻联播》报道)

  目前,千寻位置正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的时空智能解决方案。不仅是挖掘机、桩基还是平地机的智能引导,还包括数字孪生图纸、人员车辆管理、智慧施工平台等,逐步建立起从芯片、模组、终端到服务平台的全链路数字化施工能力。

  时空智能“全球一张网”支撑“中国智造”出海

  随着去年千寻位置全球通服务的开通,这套时空智能3D引导系统也逐步走向全球。

  “这是我们首台进入欧洲市场具备3D高精度作业能力的自主研发的国产品牌挖机。既解决了国产挖机高精姿态定位技术的卡脖子问题,又填补了欧美高端高精度作业的市场空白。”树根科技ROOTPIOT负责人表示。

  这背后,是千寻位置建设的覆盖全球的时空智能“全球一张网”在提供支撑。

  千寻位置在全球已建设6000多座北斗星基/地基增强站,并自主研发了时空智能专业大模型、大规模时空智能服务平台,整网系统全部使用国产设备,核心技术、芯片、算法、服务器全部自主可控,为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、毫米级感知、纳秒级授时的时空智能服务,累计服务超24亿用户。

(千寻位置全球通服务覆盖)

  “目前服务已经覆盖欧洲、亚洲、非洲的主要国家。”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,千寻位置始终致力于让时空智能服务像水、电、煤一样真正触手可及、随需而用。“中国的工程装备、智能驾驶、无人机、割草机、手机等领域出海到哪里,我们的时空智能服务就支持到哪里,客户不用再为基础设施的布设而烦恼。”

  《新闻联播》的报道说,“十四五”期间,北斗系统机制体系、速度规模、应用场景等不断实现新突破、迈上新台阶,创造了中国北斗闪耀苍穹的奇迹。北斗已经陆续进入了多个国际标准,为北斗走向世界、服务全球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。

  这是千寻位置一周内连续两次登陆央视荧屏。从深度解析的《经济半小时》到权威播报的《新闻联播》,千寻位置凭借创新的“时空智能”技术,将北斗系统的能力转化为驱动各行各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标杆。国家级媒体的连续聚焦,不仅是对千寻位置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,更彰显了“时空智能”作为新型基础设施,正深度融入千行百业,赋能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。
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页头部广告位